时间:2021-11-30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安徽铜陵一年轻女子小王偷偷潜入了一个“轻生群”,她以一名共同赴约者的身份在群里与其他人员聊天,观察着群内人员的最新动向,用智慧和耐心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而她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挽救生命。近日,在她的努力下,一名有轻生念头并付诸行动的年轻人被警方救下。 铜陵18岁少女潜入“轻生群” 8月5日,铜陵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一条线索,铜陵铜官区长江路派出所辖区有人在一微信群内,与几人相约前往深圳轻生。 “我们掌握信息后确定这个年轻人是辖区18岁的小王,立马行动,开展救援工作。在核实她的身份后,联系到了她的家人。”铜陵市长江路派出所副所长杨丽君称,联系上小王母亲后,其母亲也非常惊讶,表示小王这些天去上海旅游,孩子一直好好的,之前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母亲焦急万分,拿起手机立马联系小王。小王承认,她确实加入了一个这样的群,这个群也确实是相约轻生的群。随后,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小王说出了自己入群的真实原因,她并不是想不开,而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做。长江路派出所民警经过核实,确认小王进这样的群确实是另有目的,她自身并没有危险。 及时通知警方 成功完成救援 原来,小王是在得知有人相约轻生信息后,假冒轻生者潜入该群,当时群内有4个人,小王在群内“潜伏”下来,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小王在与他们聊天时得知,这些人基本都有抑郁症状,而且都是年轻人,他们在一起的目的是相约一个时间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小王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她所在的公益救援团队,一方面由团队伙伴集体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团队内其他人员联系警方寻求帮助。 8月5日,小王了解到,群内人员将从各地前往深圳打算在某地铁口见面。小王第一时间将该消息反馈给伙伴,一场救援行动刻不容缓地展开。 8月6日凌晨,当地警方在相约地点找到了群内的一名年轻人,一条生命最终得以挽回,而后续的救助工作也随之开展。 小王用勇敢、智慧和耐心,挽回了年轻生命。“明白真相后的我们都松了一口气,我们很欣慰,并见证了小王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芒。”杨丽君称,此事之后,她了解到,其实有一群人每天都在为挽救轻生生命而忙碌着,这个群体来自全国各地,小王只是其中一员。 发现轻生迹象尽快请专业人士干预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具有丰富危机干预经验的郑诚,对该公益团队分工明确的行为表示认可,“相约轻生的人,每个人的原因都不同,而且很复杂,所以心理干预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具体分析,交给专业的人采取具体的干预方式。” 郑诚称,如果发现身边的家人或者朋友存在轻生或相约轻生的迹象,那么应该第一时间请专业人士介入,“心理问题很复杂,非专业人士如果干预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越劝效果越差。专业的精神或心理方面专家,根据自己专业所学和实践经验,能判断出当事人目前的状态,是暂时想轻生,还是患有抑郁症,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干预方式以及是否需要医学治疗。” 另外,郑诚也提醒,志愿者积极挽救生命值得鼓励,但是在参与之前一定要经过相关心理评估,以免被群内负面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心理。 -树洞救援 利用人工智能寻找高风险人群 近日,记者联系上该团队发起人,首都医科大学大脑保护高精尖中心抑郁症人工智能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武汉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黄智生教授。 在童话故事里,心中藏有秘密的人,会找到树林中的树洞倾诉,然后用泥巴封好洞口,而现在,人们常在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上倾吐自己的想法,一些社交平台成了倾吐心声的“树洞”,而在“树洞”内,常常会有人透露轻生的念头。所以他们将自己的行为叫做“树洞救援”。 2018年,黄智生带领的团队研发的机器人上线,救援团队也同时成立,他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中发现高风险自杀人群并进行救助。 黄智生的救援想法引起了众人共鸣,团队从一年前的几十名志愿者,发展到现在有近400名志愿者,他们中不乏精神领域专家、心理专家等。 他们发现,夜晚是“轻生留言”更新最为频繁的时段,而救援团队就隐匿在网络世界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找寻那些想要自杀的人,实现24小时监控,每天从数以千计的网络留言信息中筛选出10条信息,辨认出含有自杀方式和时间的词语,生成监控通报。 该团队根据通报信息采取相应救助,或通过正面引导,或通过潜入群内进行线下救援。 黄智生称,团队从去年7月正式启动救援,到今年6月底,已挽救了662人次,而他们的救援还会延续至后续的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 据了解,志愿者们按照所在区域分为众多小组,目前安徽江苏组已有几十名志愿者。 “这份工作具有挑战性,首先要心智成熟健康,另外需要经过培训和见习期,这是对志愿者负责,也是对被救援的人负责,以便更有效地展开救援行动。”黄智生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用爱温暖这些需要关爱的人。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 文/摄 (责任编辑 沈洁) |